卢鼎厚系列讲课-第一次课笔记分享(二)

        骨骼肌疼痛在传统中医学认为是风寒湿所致的痹症,属于“肌痹”。治疗原则是“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位腧”。现代研究骨骼肌疼痛时肌肉内肌纤维结构破坏,蛋白质分解,导致肌节的持续短缩,是由肌肉损伤所导致。这是骨骼肌斜刺的理论基础。


第一讲:竖脊肌和腰方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
1 竖脊肌由棘肌、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

最长肌损伤主要引起脊柱伸展性受限,腰椎前屈困难;髂肋肌损伤后肌张力增高,引起脊柱向患侧半月形侧弯。
肌肉起止点疼痛和肌腹紧张,以紧张的肌腹为准。

2 腰方肌

垂直纤维由髂腰韧带到第十二肋的内侧半;斜向纤维由髂腰韧带到腰椎的横突。

典型的腰方肌损伤引起患侧骨盆抬高,脊柱代偿性变形,可以成S型,双侧下肢不等长,腰3 横突外侧疼痛和压痛,对侧竖脊肌和腰方肌受累;也可以表现为患侧第十二肋下降,腰椎突向健侧的变形。以临床检查和评估为准。

治疗用骨骼肌斜刺法。针具用直径0.53mm的毫针,长度为50100mm。进针点在肌腹压痛(或紧张)点的略上方。顺肌纤维方向向病灶部位斜刺,最好针尖到达肌肉的损伤部位,有强烈的得气感后退针。可以在痛点周围多方向针刺,同时检查痛点是否消除。
进针点的多少和肌肉的结构相关。纤维平行的长肌和梭状肌痛点多在肌腹中央,针刺一针即可。羽状肌由于有多个肌腹,需要针刺每个损伤的肌腹。

患侧治疗后,要评估检查对侧肌肉是否受累,如果受累,同样需要治疗。

胸段竖脊肌由多组肌纤维组成,需要每隔一段进针,常用50mm长的针,根据肌肉的深浅掌握针刺的深度。

针刺腰方肌的垂直纤维在腰3横突略靠下方进针,针尖斜向内下进行针刺,避免损伤肾;针刺斜向纤维时在相应的腰椎旁进针,针尖穿过竖脊肌进入腰方肌。

注意事项:

无菌操作
掌握针刺的方向和深度,避免脏器损伤
治疗前后要对患者进行评估检查

【作者】:北京医院田丽芳 【来源】:肌筋膜研习社公众号